隨著再生型填充劑艾維嵐的普及,許多曾接受過脂肪填充或玻尿酸注射的消費者開始關注:是否可以在原有填充基礎上疊加艾維嵐?這種疊加是否靠譜?本文將從醫(yī)學原理、技術差異及臨床實例出發(fā),解析再生醫(yī)美與傳統(tǒng)填充劑疊加的可行性。
一、艾維嵐與傳統(tǒng)填充劑的作用機制差異
艾維嵐的核心成分是聚左旋乳酸(PLLA)微球,其作用原理是通過降解產(chǎn)物左旋乳酸刺激皮膚成纖維細胞,刺激自身Ⅰ型和Ⅲ型膠原蛋白再生,實現(xiàn)“漸進式抗衰”。與傳統(tǒng)填充劑相比,艾維嵐具有以下特性:
非惰性填充:玻尿酸為即刻物理填充,脂肪填充依賴自體細胞存活率,而艾維嵐通過生物刺激實現(xiàn)長期再生。
分層抗衰:艾維嵐主要作用于真皮層及皮下軟組織,促進膠原纖維增厚,適合改善膚質、緊致度;玻尿酸與脂肪更側重于容量補充與輪廓塑形。
結果呈現(xiàn):艾維嵐需10天左右逐步顯效,3-6個月達到膠原再生峰值,結果可持續(xù)24個月以上;玻尿酸結果即刻但維持期較短(6-12個月),脂肪填充需3-6個月穩(wěn)定期。
二、疊加注射的科學依據(jù)與臨床實踐
材料兼容性
PLLA微球與玻尿酸、脂肪填充物無化學反應,不會引發(fā)排斥或降解異常。臨床中,醫(yī)生常采用“分層注射”策略:
玻尿酸+艾維嵐:玻尿酸填充淚溝、鼻基底等骨性支撐部位,艾維嵐用于改善中面部松弛、法令紋等軟組織問題。
脂肪填充+艾維嵐:脂肪填充用于容量缺失(如太陽穴、面頰),艾維嵐用于提升膚質、減少填充后的“饅化感”。
禁忌與注意事項
注射層次分離:避免PLLA微球與玻尿酸混合注射,否則可能影響膠原再生效率。建議在不同層次(如脂肪層、真皮層)或間隔1-3個月后進行疊加。
既往填充物代謝狀態(tài):若對玻尿酸填充結果不滿意,可先溶解后再注射艾維嵐;脂肪填充需待脂肪存活穩(wěn)定后(通常3-6個月)再疊加。
光電治療協(xié)同:熱瑪吉、超聲炮等光電項目可與艾維嵐間隔1-3個月聯(lián)合使用,前者即刻收緊組織,后者持續(xù)刺激膠原再生。
三、哪些人群適合疊加方案?
填充后結果未達預期者
玻尿酸填充后出現(xiàn)“假面感”或位移,艾維嵐可補充軟組織緊致度。
脂肪填充后局部凹凸不平,艾維嵐可平滑膚質、提升平整度。
追求自然抗衰者
艾維嵐的“膠原再生”特性適合希望避免“填充感”、追求靈動表情的求美者。疊加方案可兼顧即刻輪廓優(yōu)化與長期膚質改善。
復雜衰老問題者
針對中重度衰老(如淚溝+法令紋+蘋果肌下垂),聯(lián)合治療可實現(xiàn)“1+1>2”的結果:
玻尿酸填充淚溝:即刻改善凹陷。
艾維嵐注射中面部:3個月后刺激膠原再生,提升緊致度。
熱瑪吉收緊下頜緣:1個月后強化輪廓清晰度。
四、疊加注射的風險與規(guī)避策略
過度填充風險:疊加方案需嚴格把控劑量,避免局部組織壓力過大。建議單次注射艾維嵐不超過2瓶(680mg)。
感染與結節(jié):無菌操作至關重要,疊加注射后需加強術后護理,避免按摩注射部位。
個體差異:敏感體質者需延長觀察期,初次注射后2周內(nèi)密切關注紅腫、硬結等反應。
艾維嵐與傳統(tǒng)填充劑的疊加,本質是“再生抗衰”與“容量補充”的協(xié)同??茖W疊加可實現(xiàn)“即刻塑形+長期再生”的雙重結果,但需嚴格遵循醫(yī)學邏輯,避免盲目跟風。在追求美的道路上,理性選擇、科學決策,方能收獲自然、持久的年輕態(tài)。